诗意百年水意象
斯宾塞的爱情十四行诗第七十五首分析

摘 要:斯宾塞的诗歌一直与水意象紧密联系在一块的。他创作的爱情十四行诗《小爱神》(Amoretti)无论是就形式还是意义而言,都最大限度的运用了海意象。通过对《小爱神》第75首爱情十四行的海意象多重含义进行修辞及韵律剖析,揭示自然特别是海意象及人物之间的对比关系,世间万变,唯有爱情永恒。

关键字:文静复兴 自然 海 爱情 永恒

斯宾塞,E.(Edmund Spenser,1552~1599)杰出的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一个布企业庭,1569年入剑桥大学文学、哲学和部分自然科学,曾任罗切斯特主教秘书和爱尔兰总督格雷的秘书。他翻译和创作了很多歌颂爱情和女王的诗歌。主要作品是长诗《仙后》(Farie Queen 1590~1609)。原定写12章,只完成了6章和第7章的一部分,共约35000行,长诗以亚瑟王追求仙后格罗丽亚娜为引子,仙后每年在宫中举行12天宴会,天天派一名骑士去解除灾难,亚瑟参加每一个骑士的冒险事迹。它既有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思想,还带有清教徒的伦理宗教观念和强烈的资产阶级爱国情绪。长诗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都明显仿古罗马史诗和骑士传奇文学,格律形式则创每节9行,前8行都是每行10个音节,第9行为12个音节,按ababbcbcc押韵被称作斯宾塞诗节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悼念阿杜尼斯》(Adonais, 1821),济慈的《圣艾格尼斯之夜》(Eve of St.Agnes, 1819)

同样出色的还有斯宾塞的爱情十四行,到今天仍是世界最美的爱情诗。斯宾塞十四行诗延续了与莎士比亚十四行相同的结构:三组四行诗加一个对句。诗歌以八行诗节(octave ) 和六行诗节(sestet)连接最后以一个独立的押韵的对句进行概括。莎士比亚十四行:abab cdcd efef gg,但斯宾塞十四行诗的韵律为abab bcbc cdcd ee。斯宾塞的诗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注入了当时的的一些新思想,心灵美更胜于外表美,漂亮因为诗人的歌颂而得到不朽,生活就像舞台,与通过对话的运用将民谣体渗入十四行诗中还有诗人所表达的个人主义思想, 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诗歌的中心,向读者讲述他的处境,情感,信念。这就是在斯宾塞所处的文静复兴时期很时尚的抒情诗题材。大家愈加看重个性化问题。中世纪,人被看作是社会的一份子,而十六世纪他却成为一个个体。斯宾塞的诗就是最好的代表之一。斯宾塞用相同的押韵把每一个诗节连接起来对后世的英国诗人,包含弥尔顿、马洛、雪莱、济慈等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斯宾塞的爱情十四行与《婚曲》(Epithalamion, 1959)一块出版,这组诗是为了庆祝他与Elizabeth Boyle的结婚典礼而作。

斯宾塞的爱情十四行集中网站收录在他的《小爱神》(Amoretti,1595),其中包含88首献给老婆的爱情十四行,独一无二:

(1)斯宾塞依据诗节的顺序来安排爱情的进步变化。

(2)素材来自Petrarchan conceits和他亲身历。所以大家不可以简单地把斯宾塞的诗看成不止是对彼得拉克文体的继承,同时也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分析。

(3)斯宾塞最典型的韵律就是:abab bcbc cdcd ee 。

(4)因为巧妙地运用古英语文字书写,诗意却浅显易懂,十四行诗中句法与表达以其不同一般的新颖而在十六世纪的诗坛上分外出众。斯宾塞甚至挣脱情爱的束缚愈加深入的揭示宗教和道德现象和诗歌创作的联系。它的诗歌是身心的倾诉。Agayne: Again,tyde:tide,vayne:vain。

(5)修辞的运用。隐喻metaphor,拟人Personification,Juxtaposition ,Alliteration等,形象生动。

下面大家以斯宾塞《爱情小唱》中第75首来具体剖析斯宾塞的独特魔力,是斯宾塞写给他未婚妻伊丽莎白的一首爱情十四行:

有一天,我想把她名字写在沙滩上,

大浪冲来,把那个名字洗掉;

我把她的名字再一次写上,

潮水又使我的辛苦变为徒劳。

妄想者,她说,何必空把心操,

想叫一个必朽的人变成不朽;

我了解我将腐烂如秋草,

我的名字也将会化为乌有。

不,我说,让卑劣者费尽计谋

而仍归于一死,你却会声名永留:

我的诗笔将使你的美德长留,

并把你光辉的名字写天国。

死亡可以把全世界征服,

大家的爱却会使生命永不枯。

(斯宾塞:《爱情小唱》第75首,李赋宁译)

斯宾塞和他的男女朋友在夏日的海边,谈情说爱。但环境好像一般,诗人却以充满诗意的浪漫行为使其特殊化个性化。通过描述一对年轻的男女(诗人和男女朋友)在海边私语,海水不停吞噬他写下爱人的名字,叫人感叹生命的残酷。诗人发现他可以用优美的诗句记录下女孩的漂亮,他相信自己诗中伊丽莎白的美德将永远收到大家的赞美。书写女性名字的过程被生动形容成生活死轮回,美德,诗句和信仰紧密地结合。看上去简单的词汇经过斯宾塞精心组织打造出温馨和谐的环境。头韵(Alliteration)、尾韵(Rhyme)使诗歌愈加动听。大声朗诵,Spenser 处置完美的元音,波浪般起伏的韵律,给人无限的享受

意象的运用是整首诗的最大闪光点。隐喻和感官对大海运动的感知的呼应展示在读者面前迷人的景象。诗人创造性地提出爱的疑问同时也解答了爱人的迷惑,相爱才是真的意义上的永恒。斯宾塞的独到之处在其中比喻、拟人并列结构等修辞手法用得以充分展示。

诗人通过恰如其分的比喻提出一个关于爱的问题并且找到成功解决的渠道。诗中描写一个男性在海边的沙滩上写着爱人的名字,可是他留下的字迹被海浪洗去。男性与大海在较量。爱人嘲弄他的徒劳无功,妄图把尘世间的东西变为永恒,说某一天她也会像那被海水冲去的名字一样的化为乌有,死亡不可回避。男性以诗末尾对句巧妙的回答了男女朋友的疑问。诗人觉得他的诗中会留住女生美德,万物都会消亡只有他们的爱世代流传。大家的爱将长存 可能诗人暗示他和男女朋友会结合,养儿育女,如此他们的爱就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了。就得到永恒。相信诗歌有力量使人不朽成为文静复兴时期的运用广泛的主题之一。

在这里诗人使用了一种常见的意象:潮起潮落象征着人的生命,生老病死循环往复,而并不是一个固定静止的事物。潮水正是生命的源泉,男性写的字被海水吞没正是含义人需要服从生命循环的规律。但唯一不变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由于诗歌已使之永恒。斯宾塞把征服世界的死亡-海水拟人化比作猎食的野兽,它轻而一举地把男性写在沙滩上的字迹变成猎物(pray),字迹被海浪吞去。

But came the tyde, and made my paynes his pray.

海的形象是矛盾的,既是生也是死。这种修辞在诗的结尾处得到呼应:海潮-死亡, 男性的手-诗歌。由此也反映出斯宾塞的理想主义倾向―肉领会消失,但情感会延续下去。

斯宾塞韵律的处置上愈加有力地刻画了海的形象。在第一个四行诗连串的韵式比较容易叫人联想到潮汐的起起落落。而第二个四行诗情侣对话更是像极了层层叠叠的海水。男女朋友责备诗人徒劳无功的行为:

man, sayd she, that does in vaine assay4,

A mortall thing so to immortalize,

For I my selve shall lyke to this decay,

And eek my name bee wyped out lykewize.

诗人的回答睿智而坚定:

Not so, quod I, let baser things devize,

To dy in dust, but you shall live by fame:

My verse your vertues rare shall eternize,

And in the heavens wryte your glorious name.

Where whenas death shall all the world subdew,

Our love shall live, and later life renew

同样,sonnet3 75 也遵循抑扬格五音步诗行的传统,重读、非重读音节这一点也与海潮的涨落相呼应:

Note the first quatrain as pided into feet:

One day | I wrote | her name | upon | the strand5,

But came | the waves | and wash | ed it | away:

Agayne | I wrote | it with | a sec | ond hand,

But came | the tyde, | and made | my paynes | his pray.

斯宾塞的爱情十四行以其鲜明的特点架起中世纪和伊丽莎白时期的桥梁,融合和过渡英国十四行和意大利十四行诗。abab bcbc cdcd ee的押韵形式(interlocking pattern concatenatedorchained rhyme)使每一个四行诗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述自己和男女朋友的浪漫对句简洁说明诗节的中心含义。斯宾塞也因此被成为poets poet.虽然有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推广的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但斯宾塞摒弃了彼特拉克有关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摒弃爱的肤浅,追求纯洁的爱情。诗中女性的冷漠男性的不理智形象的描写完全异于中世纪文学对妇女的描述,这也是斯宾塞对文静复兴文学的一个贡献。

注解:

[1]斯宾塞爱情十四行第75首,十四行诗专辑2 斯宾塞体十四行诗示例:斯宾塞,灵石岛周刊第61期, 2001年4月

[2]李赋宁:《英国文学论述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第56页

[3]同上,第61页

[4]虞建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上海:上国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12页

[5]王佐良,何其莘:《英国文静复兴时期文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第102页

[6]王佐良:《英诗的境界》,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0页

参考文献:

[1]斯宾塞爱情十四行第75首,十四行诗专辑2 斯宾塞体十四行诗示例:斯宾塞,灵石岛周刊第61期,2001年

[2]李赋宁:《英国文学论述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

[3]虞建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上海:上国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4]王佐良,何其莘:《英国文静复兴时期文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5]王佐良:《英诗的境界》,北京:商务印书馆

Water Image in Sonnets6 history

An Analysis on the Ocean Image in Edmund Spenser's sonnet 75

Zhou Jin

Abstract: Spenser's sonnets seldom separate from the ocean image. Spenser utilizes7 this kind of image at maximum when writing the love sonnets Amoretti both in form and logic8. Through analyzing9 multiple senses of the ocean image rhetorically and metrically, this paper opens out a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in sonnet75 is, all change except the true love.

Key Words: renaissance; nature; ocean; love; perman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