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菩提心 Absolute Bodhi Citta - 完全觉醒、见到现象之空性的心;
甘露 Amrta : 一种加持物,能帮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复元。
阿罗汉 Arhat :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收获者。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觉圣者。
观音菩萨 AvalOkiteSVara :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广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为西藏之怙佑者。观音菩萨的心咒是「嗡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中阴 :字义为「介于两者之间」。中阴总共有六种,一般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状况。
菩提心 Bodhi Citta (藏文Chang Chup Sem):义为「开悟或证悟之心」。
菩萨Bodhi SattVa :义为「展示证悟心者」,亦指为了救度所有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而誓愿修持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大乘法门及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菩萨戒 Bodhi SattVa Vow1 :修行者为了引领所有众生皆收获佛果而誓愿修行并领受的戒。
佛性 Buddha2 Nature ,又称为「如来藏」:是所有众生皆具备之原始本性。开悟就是佛性的彰显,因此,佛性总是被叫做佛的本质,或开悟的本质。
释迦牟尼佛 Buddha Sakyamuni :总是又称为瞿昙佛,指贤劫千佛当中近期出世、住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间的佛。
法道 Buddhist3 Path :得到正觉或证悟的过程,亦指修行的三种逻辑次第;根、道、果「」中的道。
圆满次第 Completion Stage :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圆满次第是密续禅修的办法,在这个阶段,行者因为体内气脉及能量的变化而得到大乐、明性及无念的觉受。
依因缘而存在 Conditioned Existence :即轮回的现象。
勇父 Daka :相对于空行母之男士,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非常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收获的人,也会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空行母 Dakini :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非常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收获的人,也会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生起次第 Development Stage (藏文Che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在生起次第的阶段,本尊的观想逐步打造并持续下去。
法、佛法 Dharma : 1、指真理;2、指佛陀所教会大家修正言行的办法与修持成佛的法门 。。
法性 Dharmata :义为「如是」、「事物之真实本性」、「事物之如如真相」。法性是完全开悟者所见到的现象,没任何的障蔽及曲解。
法轮 Dharma Chakra :佛陀的法教可分为三种层次:小乘、大乘及金刚乘,分别在三次转动法轮时所传授。
法界 dharmadhatu(藏文Cho yings):所有现象所升起之片遍在界,无始亦无终。
法性 dharmata(藏文Cho nyi):现象的真实本性,亦称为「如如自性」、「事物之真实本性」或「事物之本然自性」。
证道歌 Doha(藏文gur):金刚乘行者随顺觉受及悟境而自然唱造的歌。一般是九字一句。
勇父 Daka :相对于空行母之男士,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非常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收获的人,也会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空行母 Dakini :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非常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收获的人,也会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生起次第 Development Stage (藏文Che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在生起次第的阶段,本尊的观想逐步打造并持续下去。
法、佛法 Dharma : 1、指真理;2、指佛陀所教会大家修正言行的办法与修持成佛的法门 。。
法性 Dharmata :义为「如是」、「事物之真实本性」、「事物之如如真相」。法性是完全开悟者所见到的现象,没任何的障蔽及曲解。
法轮 Dharma Chakra :佛陀的法教可分为三种层次:小乘、大乘及金刚乘,分别在三次转动法轮时所传授。
法界 Dharmadhatu(藏文Cho yings):所有现象所升起之片遍在界,无始亦无终。
法身dharmakaya 又称为「自性身」或「法性身」,是佛陀的全然证悟身或圆融智慧身,是超越形相的真知智慧,显现于报身及化身。
法性 Dharmata(藏文Cho nyi):现象的真实本性,亦称为「如如自性」、「事物之真实本性」或「事物之本然自性」。
证道歌 Doha(藏文gur):金刚乘行者随顺觉受及悟境而自然唱造的歌。一般是九字一句。
八有暇、八种自由 Eight Freedoms :未生于地狱道、未生于饿鬼道、末生于畜生道、末生于长寿之道、末生于不利修持佛法之地、末生于无正法或持邪见之地、末生于无佛出世的世界、末生为心智不全之人等无暇或很难修持佛法的情况。又称为「离八难」。
八常识障 Eight Intellectual Complcations:没八种常识造作就是没始见、终见、断见、容易见到、去见、来见、离见及无离见。
空性 Emptiness :佛陀在二转法轮时开示道:外在现象及内在现象或「我」的观念,皆没真实的存在性,因此是「空性的」。
五无间、五逆 Five Actions of immediate4 result:五种致使即身堕入无间地狱的极其紧急之恶行: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亦称为五无间罪业或五逆罪。
五毒 Five Poisons :即烦恼障或心识障 : 相对于常识障。烦恼障主要可分为三种或五种。所谓约三毒是指: 贪、瞋、痴:五毒则指三毒加上慢及疑。
四不共加行 Four Extraordinary Founndations Orpreliminary Practices:四不共加行包含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遍的皈依大礼拜、清净业障金刚萨心咒、献曼达及上师相应法之祈请文
四种极端或四偏 Four Extremes (梵文CatuSkoti,藏文mu bzhi):相信所有事物的存在性 , 即容易见到 ; 相信所有事物都没有性 , 即断见 ; 相信事物既存在又没有 , 即容易见到 ; 相信事物超乎存在及没有
四加行 Four Foundations Orpreliminary Practices :在金刚乘中,行者一般由四加行契入法道。一般所谓的「四加行」包含「四共加行」 及「四不共加行」。
四无量心 Four Immeasurables (藏文 tsam med pa): 无量有四,慈、悲、喜、舍;
慈,愿所有众生具乐及乐因。 悲,愿所有众生离苦及苦因。 喜,愿所有众生不离无苦之妙乐。 舍, 愿所有众生离得远远的怨、亲、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四共加行 Four Ordinary Founndations Orpreliminary Practices : 将心转向佛法的四种禅修或思惟,包含观修或反复深思 「观生活难得」、「观死无常」、「观业报因果」、「观轮回过失」,以培养坚定的修道心。如三年关前的三个月作此观想,或者修大手印前四年空观禅修的第一年作此观修。四共加行是大手印的基础法门。亦称为「转心四思惟」或「转心四法」、「四正观」。
四圣谛 Four Noble Truths(藏文pakpay den5 pa Shi ): 佛陀以在印度鹿野苑(撒拉那,Saranath)开示四圣谛而开始转法轮。苦谛、集谛、灭谛及道谛是佛教小乘的基础思惟。
转心四思惟 Four Thoughts That Turn The Mind :即四加行的基础思惟。
冈波巴大师 Gampopa :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主要传承持有者。着有《解脱庄严宝论
上师瑜伽 Guru Yoga:四不共加行的第四加行,强?#123;对上师的虔敬心。
小乘 Hinayana :字义为「较小之车乘」,指佛陀初转法轮时所传授的法教,强?#123;仔细检视自心及其迷惑。又称为上座门徒,即上座部,之道 。
饿鬼 Hungry Ghosts :永远在饥、渴之中的众生,生于轮回六道中的饿鬼道。
相互依存 Interdependent Origination (藏文ten drel): 相互依存的理论指出,所有现象皆是空性的,也就是说,所有事物的显现都是相互依存,互有关联,并系决于彼此,而没任何实质的存在。事物的显现主要有十二种缘起,称为十二因缘。
阿修罗 Jealous Gods :嫉妒心最强之众生,因有染污的善业而生于上三道中的阿修罗道。或称为半神。
圆满智慧 Jnana(藏文ye she):乃原始的明觉,也是开悟(自心本性不再遭到障蔽)时所显现的智慧。梵文之发音为「佳那」。
噶举派(藏文kagyu):西藏佛教的四大派之一,由马尔巴大译师所创始,以大宝法王 为至高的导师。藏传佛教其它三大派为:宁玛 红教、萨迦 花教及格鲁 黄教。
劫 Kalpa :数百万年之长的时间单元,是「劫拨」的简称。
业、业报因果 Karma :字义为「行为」,亦指宇宙之因果定律:善行必致使善果,恶行必致使恶果:善果必源于善因,恶果必源于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