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s leaving homeThe Beatles
Wednesday morning at five o'clock as the day begins
Silently closing her bedroom door
Leaving a note that she hoped would say more
She goes downstairs to the kitchen
Clutching her handkerchief
Quietly turning the backdoor key
Stepping outside she is free
She
Is leaving
Home
She's leaving home after living alone for so many years
Bye, bye
Father snores as his wife gets into her dressing1 gown
Picks up a letter that's lying there
Standing alone at the TOP of the stairs
She breaks down and cries to her husband
Daddy, our baby's gone
Why should she treat us so thoughtlessly2?
How could she do this to me?
She
Is leaving
Home
She's leaving home after living alone for so many years
Bye-bye.
Friday morning at nine o'clock she is far away
Waiting to keep the appointment she made
Meeting a man from the motor trade
She
Is having
Fun
Something inside that's been always denied for so many years
She's leaving home bye-bye...

她正要离家披头四合唱团
星期三早晨五点一天刚最初
轻轻带上她卧室的门
留下那张字条,她其实还想再多说些甚么
她走下楼梯、来到厨房
紧紧捏着她的手帕
静静转动后门的钥匙
步外出外,她自由了
她(大家给了她我们的大半辈子)
正在离开(牺牲了我们的大半辈子)
家(只须能买的大家都买给她了)
她正离家,在孤单地生活这很多年之后
再见
爸爸打着鼾,他的妻正穿上晨衣
拾起躺在那儿的一封信
孤单地站在楼梯顶端
她崩溃,对着老公哭道
孩子的爹,宝贝走了
她如何可以这么不体谅大家?
她如何可以对我做出如此的事?
她(大家完全都没替自己设想)
正在离开(完全没想到大家自己)
家(大家奋斗了大半辈子纔走过来)
她正离家,在孤单地生活这很多年之后
再见
星期五早上九点她已经到了非常远的地方
等着她安排好的约会
和一个卖车的男性会面
她(大家到底做了甚么错事)
正在(大家并不了解那样不对)
享乐(享乐是钱买不到的东西)
内在的某些东西这么多年来都被否定
她正离家,再见...

这首歌是Beatles最动人的作品之一,也是Paul的甘甜温暖与John的苦涩冰冷相互咬合而成的完美范例。这是一首讲离家出走的歌。1966年英国的《每天镜报》报导了一个少女离家的消息,她的爸爸妈妈对记者说:「大家甚么都给了她,不了解她为甚么还要离开大家。」Paul读了之后颇有所感地说:「他们并没给她所有,至少不是她需要的」,然后谱出这一曲。「代沟」这个词始自七○年代,在Paul写下这首曲子的时候还没这个时尚语。但战后婴儿潮在六○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青春期,与上一辈在观念上的巨大差异渐渐浮现,年轻人文化如火如荼的同时,家庭价值也面临空前严酷的挑战。Beatles在这首歌里探入年轻人世代的另一面,替社会里某个常见存在的角落作了细致的呈现,也举重若轻地唱出了一整个世代的一同心声。当年BBC抵制这首歌在电台的播放,觉得有鼓励逃家之嫌,和A Day in the Life一齐遭到封杀,却不可以抹掉它对无数青少年产生的巨大影响。
镜头从天蒙蒙亮的凌晨开始,带到特写:女生悄悄带上我们的房门,在楼梯上留下那张字条(她还想再多写一些--可见这个女生对家人仍然有矛盾的情感)。Paul的声音和弦乐如行云流水跟拍下来:她缓步下楼,走到厨房,手里紧紧捏着一方手帕(特写。这个意象细致地交代了女生稚嫩、紧张的形象),不发出一点声音地转动后门的钥匙(又一个特写镜头),步外出外。新鲜空气和早晨的微风扑面而来,阳光日渐出现,「她自由了」。
副歌括号里的部份是John Lennon的句子,据了解是他小时候Mimi姨妈一天到晚在他耳朵旁边叨念的话,典型的大人说教口吻。女生离家的景象与爸爸妈妈的心声交织:在女生伤心地决定出走时,爸爸妈妈的话重复着:「大家给了她我们的大半辈子、牺牲了我们的大半辈子,大家含辛茹苦一路走过来...」这类话是否非常耳熟呢?但女生终究推开了后门头也不回地走了,由于她「多年以来一直孤单地过着」。啮人心肺的寂寞和痛苦,不是爸爸妈妈所能理解的。
镜头转回家,爸爸妈妈的卧室:父亲打着鼾,母亲先起床,穿上晨衣筹备弄早饭--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景象。就在这时她瞥见了留在那儿的字条,打开一读,惊愕过度导致脑筋一片空白--她「孤单地站在楼梯顶端」,手里捏着女儿的留书,不了解该如何解决,显然这是她完全想象不到的事。一会儿之后她崩溃了,对犹在梦中的老公凄厉地哭道:孩子的爹,宝贝走了!她如何可以如此不体谅大家?她如何能做出这种事?妈妈完全不知道。女儿如何可以如此?大家从来也没替自己设想,所有都帮女儿着想,大家奋斗了这么多年、吃了这么多苦,还不就是为了让女儿好好长大!只须钱买得到的东西,大家都买给她了。她为甚么要离家?终究还是由于寂寞啊。在空旷的房间,奢侈品环绕之下,心灵仍然是空虚的。她毅然决然、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拋下这一屋子的冷清和过度的保护,由于寂寞。
过了两天,女生已经来到某个遥远的所在,一个人面对大社会种种不可知的物事。她在等一个男性--纯真无邪的世界渐行渐远,女生的将来也充满变量与凶险。但她正在享受快乐--「快乐是钱买不来的」,而为了这个,她甘愿逃家。爸爸妈妈亲并不了解自己作得不对,而这所有都来不及了。
Paul在唱这个故事的时候,用的是宽容温暖的语调,层层铺开的弦乐不像Eleanor Rigby那样壮烈,弥漫着抒情的淡淡忧愁。这首歌真的让无数尴尬、虚无、不知所之、纤细敏锐的年轻灵魂,在乐声中获得了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