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时间对于复习GMAT来讲不算充裕,特别是在part time的状况下。因此我的复习过程不会有非常大的代表性;只期望写的这点东西可以给大伙多一些参考。 最初筹备时,手头的资料极少,主如果从国内带来的新东方的三本书:刘振民的语法,陈向东的逻辑书,和杨继的63篇阅读。后来了解了有gmat复习的网站,了解了jj这回事;也进而下载了很多资料,包含电子版的og sc、elsat与gre阅读,还有一些模考软件。 语法: 由于开始时只有刘振民的语法书,就把它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先例题后习题,但每节的正确率都徘徊在70-80%这个水平;而且它上面讲的那些规则如何也记不住,感觉非常不爽。后来了解了sc还有og这个好东西。og真的非常不错;首次读og时就有想一下子把它全部读完的冲动。很多在刘振民的语法书中搞不太了解的东西,og上讲解的比较容易同意。所以自那将来,语法就只以og为伴。 og前前后后看了大约有4到5遍;自己先做题,做每题都问自己为何选这个?其他选项都有哪些问题??然后又对着讲解仔细看。做错的题目更是特别挑出来探究。反正到最后对og很了解了,对改错的感觉和对考试知识点的敏锐性也就打造起来了。 当时还有一个十分时尚的东西就是笨蛋叮当的语法总结。我也看了一点,但没坚持下去。感觉总结的很好,可是自己看完收成并不太多。我想,从这份总结中收成最多的,应该是笨蛋叮当本人了;总结的过程才是最能加深对sc的理解的。也想过自己总结,没时间,只好舍弃。总结来讲,假如你以前的语法和阅读都很好的话,考GMAT以og来复习语法是足够了。 逻辑: 相对而言,逻辑题目是verbal三个部分中我最喜欢的题目,感觉这种题目非常有意思。对于逻辑,也是要摸清它的套路。陈向东的书比较厚,题目也不少,看了我很久;但一遍过后基本上对GMAT逻辑的定义就打造起来了。但他的书有一点不好的就是,中文译文就写在边上,常常会影响你:) 看完了陈向东的逻辑后,对逻辑的基本定义确实已经形成了,但感觉还不踏实。当时时尚的就是lsat,于是也就顺着时尚开始练lsat。目前回想起来,这个gmat考试过程中我目前印象最深的就是做lsat了。感觉做lsat的逻辑,每个题目都是一个挑战。刚开始错的不少,也非常受打击;但坚持下来之后,后面一般是50分钟错5个左右。个人感觉,lsat确实很值得一做。它不只助你理清一些基本的纯逻辑问题,更要紧的是对阅读的挑战。lsat的句子是是那种未必非常长,但结构比较复杂,没一个费话的那种。适应了lsat的阅读,确实是一种能力的提升。 临近考试时,还搞到了那个叫做狒狒的逻辑宝典的东西,于是筹备用它来回归gmat。做了几个test,发觉巨顺利,根本极少会错,信心大增:)